阳光工程 | 广州: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治理能力,以阳光规划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尊龙注册平台
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阳光审批”“阳光执法”“阳光资金”三大“阳光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具体行动,也是厅党组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
自2019年三大“阳光工程”开展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阳光工程”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以“清单 制度 科技”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出台多项举措纵深推进三大“阳光工程”,促进形成透明、高效、廉洁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惠州、江门等六个市局分别在阳光规划、阳光资金、阳光用海、阳光用矿、阳光用地、阳光执法等六个方面探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做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天,来看广州的做法: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治理能力,以阳光规划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积极探索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空间治理新模式,坚持编管督全流程管理,扎实推进“阳光规划”,为加快推进“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规划引领和空间保障。
工作进展情况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若干措施,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基础上,组织各区合并编制区级与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立市、区两级,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规划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
✍总体规划层面,注重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深入研究自然、经济、社会新周期和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从粮食安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历史文化、安全韧性等方面持续完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完成三区三线两轮试划工作;协同推进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三下三上”市区协同联动编制机制,各区均已形成规划初步成果。
✍详细规划层面,注重规划传导和落地实施。严格落实总体规划刚性管控要求,积极探索从总体规划到地块指标的管控传导路径,研究构建“单元规划—地块图则”的详细规划管理体系;制定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引,按照重新编制、规划调整、通则管理、详规覆盖四种类型,建立村庄规划全面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台账,完成增城石滩、花都赤坭、从化鳌头等7个省级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规划。
✍专项规划层面,注重指导约束和协调衔接。主动对接全市20多个行业部门,建立专项规划共享目录和编制清单,从规划编制要求、审查审议制度、审批入库流程、动态维护机制等研究制定广州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引,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创新规划编制组织。按照“党政负责、部门协同、专家领衔、公众参与”模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动员各部门、企业、专家、市民、媒体以及行业协会全过程参与规划编制,开通“广州2035“、“广州城市设计”微信订阅号,组织走读广州、最广州系列考察,通过网络、上街头、进社区、进学校等方式集思广益,多次听取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老领导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各领域共识,推动规划共编共管共建共治共享。
✍保障市规委会议事平台运作。坚持“开门编规划”和“阳光规划”,会前健全专家咨询、批前公示等机制,会中采取专家委员多于政府委员、无记名方式表决、三分之二以上与会委员表决同意方可通过、会议全程公开、媒体同步直播、公众代表旁听等举措,坚决杜绝闭门决策,充分发挥规委会开门问策、汇聚智慧的议事平台作用。
✍加强信息主动公开。制定主动公开目录,将规划和自然资源业务工作细化成25个大项88个小项,覆盖国土空间规划、名城保护、城市更新等方面,建立阳光规划机制保障,全面提升主动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扩展规划公示公布渠道,利用网站和新媒体及时发布规划公示公告,规划公示每年发布2万余条;利用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政务公开专区做好现场规划公示公布,提高规划透明度。
✍建成广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汇聚现状、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社会经济数据四大类,共21个政府部门的1000多个图层专题数据,集聚规划分析评价、规划审查管理、规划实施评估预警等功能,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生命周期,助力规划编制科学化、规划报审智能化、规划实施规范化、规划监督实时化。
✍探索规划智能化管理,实现人审变机审。
▶梳理现行规划管理法规政策,探索建立全自动规划检测分析规则,在多规合一平台开发合规性审查功能,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规划服务,推动人审变机审,引导项目选址,辅助规划用地审批。
▶开发控规技术审查工具,包含符合性审查、调整前后差异审查、调整后与现状数据审查、行政许可涉及情况核对、管控标准规则审查以及控规年度体检评估等6个功能模块约55个审查事项近300个规划要素点的开发建设,通过机审辅助人审,提高行政效率,防范廉政风险。
✍依托智能化防范系统规范权力运行。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实现廉政风险的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督察和综合评估,对用地性质变更、容积率变更、绿地率变更、建筑限高变更等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全程自动强制留痕,规划管理行为全过程可回溯、可查询,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2021年度系统监控审批案件47789项,预警信息处置548项。
▶建立控规全流程管理平台,制定《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流程编制管理规程》,实现控规编制计划、必要性论证、审查、审批、上网入库等各环节的智能化跟踪及信息化集成,打通与政务案系统、业务案一体化审批系统、局公共网站、市“多规合一”平台等系统间的联系,实现对全市控规项目办理过程的全方位数据采集和流程监管,避免体外循环和廉政漏洞。
✍做好规划过渡期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指导。
▶出台《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准前过渡期规划管理,精准配置预留建设用地规模,支撑“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地。
▶完善控规管理,明确合并必要性论证环节、优化控规公示路径、妥善处理公示意见、做好会前意见协调、完善批后公布程序、保障重点工作、规范交评编制、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等8个方面新要求,指导科学开展控规编制和审查。
▶通过集中检查、日常监管、个案抽查等形式,对各区承接市级事权下放的情况进行跟进督导和评估,确保各区依法依规运行规划管理权力。
存在不足:“阳光规划”工程为规划引领管控作用有效发挥和规划审批权力依法依规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鉴于目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批复,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和法规政策体系有待健全,规划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机制有待健全,特别是在强化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的管控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规划事权下放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工作计划
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
继续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规划传导机制。加快推进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协同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实施管理规则以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系统功能。
完善规委会议事制度
调整组织架构,提高议事能力和议事效率。优化委员构成,增强议事成员全面性和专业性。完善专家前期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充分尊重专家和公众意见建议,把规划暴晒在阳光下,充分保障老百姓对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继续规范权力运行和监督
加强规划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信息主动公开。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充分发挥智能防范系统作用,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强化对规划干部队伍、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培训和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规划工作氛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